壓痕法硬度測試標準
1987年: 第一次嘗試對載荷下的硬度測量進行標準化,由W. Weiler和Helmut Fischer博士在“一鍵化硬度測試”的論題上開展工作
1999年: FISCHER對DIN 50359-1 - 3標準的制定做出了巨大貢獻
2000年: 國際標準DIN EN ISO 14577,F(xiàn)ISCHER為標準委員會成員
現(xiàn)在: FISCHER一直在國際標準DIN EN ISO14577 1 - 4的修訂方面與其保持重要合作
儀器化壓痕法測試
所有應用儀器化壓痕測試法來測量材料馬氏硬度的FISCHER測試儀器,通常被稱為納米壓痕儀。與其它硬度測試法相比,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測量材料的彈性行為,還能夠從測量點上讀出其它材料參量,如壓入彈性模量(EIT),壓入硬度(HIT)和壓入蠕變(CIT),以及彈性/塑性的形變能。
儀器化壓痕測試法的執(zhí)行原則
在儀器化壓痕測試法中,壓頭在特定的載荷下壓入試樣表面,在這個過程中連續(xù)性地記錄壓頭的壓入深度,在高載荷分辨率(≤150 nN或≤20 nN)和高位移分辨率(≤10 pm或≤2 pm)下,F(xiàn)ISCHER的納米壓痕儀適用于各種材料及應用。儀器化壓痕測試法可以測量很薄的覆蓋層的材料性能,例如傳感器上的、玻璃上的或媒體存儲介質上的薄膜覆蓋層,甚至是像各種彈性體一樣的非常軟的材料。